甜瓜猝倒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pdf
园艺与种苗 Horticulture Integrated control O 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Muskmelon Damping off 甜瓜猝倒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9期 播 病菌以卵孢子在12 18cm表土层越冬 并在土中长 期存活 翌春 条件适宜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囊 孢子囊释 放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染幼苗 此外 病菌也可以 菌丝体在病残体或土壤内腐殖质上腐生生活 菌丝形成 游动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侵染幼苗 田间的再侵染主要 靠病苗上产出孢子囊及游动孢子 借灌溉水或雨水溅附 到贴近地面的根茎或果实上引致更严重的损失 病菌侵 入后 在皮层薄壁细胞中扩展 菌丝蔓延于细胞间或细胞 内 后在病组织内形成卵孢子越冬 3 流行规律 3 1 气候因素 病菌喜低温 高湿的环境 当地温达到10 时即可发 病 病菌生长发育的最适地温为15 16 当地温高于 30 时病菌生长受到抑制 育苗期遇阴雨或下雪天 幼苗 常发病 3 2 寄主抗性 猝倒病菌的寄生性较弱 只有在幼苗生长衰弱或其 幼茎尚未木栓化时 才能侵入危害 幼苗子叶期或子叶展 开之际为染病敏感期 3片真叶后发病较少 当幼苗子叶养分基本用完 新根尚未扎实之前是感 病期 这时真叶未抽出 碳水化合物不能迅速增加 抗病 力弱 遇有雨 雪连阴天或寒流侵袭 地温低 光合作用 弱 瓜苗呼吸作用增强 消耗加大 致幼茎细胞伸长 细胞 壁变薄病菌乘机侵入 因此 该病主要在幼苗长出1 2片 真叶期发生 3片真叶后 发病较少 3 3 栽培管理 种子 营养土或营养土中有机肥带菌增加了猝倒病 的发生 苗床管理不善 如播种过密 光照不足 通风不 良 保温不良 浇水过多等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4 危害症状 甜瓜猝倒病是影响育苗的重要因素 在早春保护 地育苗中发生尤为严重 未出土或刚出土不久的幼苗 初始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出苗后约5 7 d 幼苗近地 表的胚轴基部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 很快变成黄褐 色 当病斑绕茎1周后 病部迅速缢缩成线状 引起幼 苗突然猝倒 贴伏在地面上 而叶子往往尚未萎蔫 最 后病部变成褐色 病情严重时 幼苗尚未出土即已烂 种 烂芽 最初在田间多为零星发病 往往先从有滴水 处的个别幼苗上开始发病 几天后以此为中心 向四周 扩展 苗床湿度大时病情迅速蔓延 病部腐烂 造成幼 苗成片猝倒 在病残体表面及其附近土表可见一层白 色絮状物 该菌侵染果实引致绵腐病 初现水渍状斑点 后迅 速扩大呈黄褐色水渍状大病斑 与健部分界明显 最后 整个果实腐烂 在病果外面长出一层白色茂密的棉絮状 菌丝 5 防治方法 5 1 农业防治 5 1 1 轮作倒茬 连作地的甜瓜猝倒病发病率高 故甜瓜 应与非瓜类蔬菜实行轮作 如十字花科的蔬菜 最好如此 轮作3年以上 尤以水旱轮作效果最佳 5 1 2 加强田间管理 育苗地应选地势高燥 避风向阳 排 水良好的地块 有条件的可采用营养钵 营养盘 地热线 等快速育苗技术育苗 严格选择营养土 不用带菌的旧苗 床土 菜园土或庭院土 播种要适当稀植 并及时间苗 分 苗 防止秧苗过分拥挤 播前一次灌足底水 出苗后尽量 不浇水 必须浇水时一定选择晴天喷洒 不宜大水漫灌 以免苗床湿度过大 施足底肥 粪肥要充分腐熟 疏松床 土 勤中耕松土 可降低土壤表面湿度 提高地温 减轻病 害 及时检查苗床 发现病苗立即拔除 收获后及时清除 带病的植株残体 包括病根 杂草等 带出菜田 集中烧毁 或深埋 5 1 3 温湿度控制 育苗畦 床 及时放风 降湿 即使阴天 也要适时适量放风排湿 严防瓜苗徒长染病 保持育苗畦 床土表面干燥 苗床内空气湿度控制在60 80 如果苗 床湿度较大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时通风 也可撒细干 土或草木灰降低湿度 草木灰有3个作用 吸湿 降低 表面土壤湿度 抑制病原菌发生 加深土表面的颜 色 有利于多吸收阳光 提高地温 5 2 生物防治 利用抗生菌 将人工培养的抗生菌施入土中能抑制 病菌生长 如在瓜田施用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或哈茨木霉 Trichoderma harzianum 的培养物 以利土壤 中颉颃微生物得到繁育 从而达到抑制病原菌生长的目 的 可以收到防病增产的效果 5 3 化学防治 5 3 1 床土消毒 床土应选用无病新土 如用旧园土 有带 菌可能 应进行苗床土壤消毒 每平方米苗床施用50 拌 种双DP7g 或40 五氯硝基苯DP9g 或32 多 福WP 10g 或25 甲霜灵WP9g 70 代森锰锌WP1g兑细土 4 5 kg拌匀 施药前先将苗床底水打好 且一次浇透 一 般17 20 cm深 水渗下后 取1 3充分拌匀的药土撒在畦 面上 播种后再将其余2 3药土覆盖在种子上面 即上覆 下垫 如覆土厚度不够可补撒堰土使其达到适宜厚度 这 样种子夹在药土中间 防效明显 残效可持续1个多月 5 3 2 种子处理 可用50 福美双WP300倍液或50 多 菌灵WP800倍液浸种 5 3 3 营养钵消毒 可选用30 多 福WP20g 或95 恶 霉灵WP5g 或80 多 福 锌WP20g等拌细干土25kg 均匀搅拌后作为底土装入营养钵 当瓜苗长出2片真叶 时假植到营养钵中 李发福 甜瓜猝倒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下转第47页 31 9期 5 3 4 大田防治 当幼苗发病时 为控制病害蔓延 可用铜 铵合剂防治 即1份硫酸铜加碳酸氢铵2份 搅匀混合 放 在密闭容器内24h反应后 每次用铜铵合剂50g 兑水 12 5kg 喷洒床面即可 或用25 甲霜灵WP800倍液 或 20 甲基立枯磷EC 1 000倍液 或69 锰锌 烯酰WP 1 000 1 200倍液 或72 2 霜霉威AS 400 600倍液 或 用90 乙膦铝400倍液和50 甲基硫菌灵WP 700倍液 混合浇淋 施药应均匀周到 每7 10 d喷1次 连喷2 3 次 幼苗后期猝倒病若与立枯病同时发生 可选用72 2 霜霉威AS和50 福美双WP800倍液喷洒 每隔7 10 d 喷1次 连喷2 3次 可与叶面肥同时进行 以减轻苗床内 湿度 参考文献 1 师范生 西瓜苗期猝倒病与立枯病的识别及综合防治 J 现代农业 科技 2012 13 138 2 水清 甜瓜猝倒病与炭疽病混发控制措施 J 农药市场信息 2010 4 40 3 武益进 甜瓜常见病害及综合防治技术 J 农民致富之友 2012 19 61 责任编辑 刘赟 表 1 灰霉病常用杀菌剂种类 代表性药剂及作用位点 杀菌剂种类 代表性药剂 主要作用位点 苯并咪唑类 多菌灵 甲基硫菌灵 作用于真菌微管蛋白的一类杀菌剂 抑制孢子芽管分隔和菌丝生长 苯胺基嘧啶类 嘧霉胺 嘧菌胺 嘧菌环胺 抑制萌发孢子的芽管伸长和菌丝生长 抑制离体菌丝内甲硫氨酸的生物合成 二甲酰亚胺类 异菌脲 腐霉利 菌核净 激活真菌的双组分组氨酸激酶信号途径 TCHK 信号途径 靶标为信号途径中的组 氨酸激酶BOS1元件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 醚菌酯 嘧菌酯 作用于真菌线粒体呼吸链上的复合体 通过与细胞色素 b CYTB 基因编码的 Cyt b 上 的 Q0 位点结合来抑制呼吸链上的电子传递 进而影响呼吸作用 阻碍病原真菌的合 成 干扰细胞正常分裂和生长 进而造成菌体死亡 苯吡咯类 咯菌腈 作用于渗透压调节信号相关的组氨酸激酶 通过影响其活性 进而起到杀菌作用 酰胺类 环酰菌胺 抑制甾醇生物合成的杀菌剂 作用于参与 C 4 脱甲基化过程的甾醇 3 酮还原酶 使甾 醇合成受阻 烟酰胺类 啶酰菌胺 抑制真菌线粒体内膜呼吸链上的复合体琥珀酸还原酶即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 影响 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 进而阻碍三羧酸循环 影响能量和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的产 生 干扰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对病害有神经活性 二硝基苯胺类 氟啶胺 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 通过作用于ATP 合成酶 在呼吸链的尾端解除氧化与磷 酸化的关联 最大程度消耗电子传递积累的电化学势能 N 苯氨基甲酸酯类 乙霉威 作用于病菌的微管蛋白 破坏有丝分裂 3 讨论 在秋延晚和越冬栽培的设施园艺生产中 由于气候 环境制约 极利于灰霉病的发生和扩散 而由于没有针对 灰霉病的抗性品种 生产上主要还是采用化学防治技术 部分化学药剂同一生长季被高频次使用 如番茄喷花时 加入嘧霉胺 黄瓜喷花加入咯菌腈等 加速了灰霉病菌抗 药性产生 部分药剂如腐霉利 异菌脲等由于使用时间较 长 灰霉病菌已普遍产生抗药性 因此 灰霉病的防治 要 在对各防治药剂开展抗药性研究的基础上 采取针对性 的药剂选择和轮换使用方案 同时 根据天气条件 适时 调整温室环境 合理使用增温 补光 降湿的管理措施 降 低灰霉病发生几率和传播速度 为采取进一步防治措施 争取时间 参考文献 1 尹大芳 浙江省草莓灰霉病菌抗药性检测及抗性机制的研究 D 杭 州 浙江大学 2015 2 张亚 王翀 刘双清 等 湖南省草莓灰霉病菌对4种杀菌剂的抗药 性检测 J 植物保护 2016 42 5 181 187 3 刘圣明 高续恒 张艳慧 等 河南省番茄灰霉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 抗药性检测 J 植物保护 2014 40 4 144 147 4 何磊鸣 山东省灰霉病菌对常用杀菌剂的抗性检测及蘸花施药防 治黄瓜灰霉病药剂筛选 D 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 2017 5 纪明山 刘妍 朱赫 等 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常用杀菌剂的抗药 性监测与交互抗药性 J 农药 2017 56 9 676 678 6 赵晓军 任璐 周建波 等 山西省蔬菜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 检测 J 植物保护 2012 38 5 120 123 7 卢晓雪 聂国嫒 孙海燕 等 长三角地区果蔬灰霉病病菌对5种杀 菌剂的抗药性检测 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46 24 97 100 8 张永杰 闫秀琴 韩巨才 等 山西省灰霉病菌对乙霉威的抗性监测 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3 4 308 311 327 9 张从宇 张子学 崔广荣 安徽省番茄灰霉菌抗药性测定和治理 J 植物保护 2006 3 32 34 责任编辑 戚佳妮 董 莉等 设施蔬菜灰霉病症状及抗药性发展 上接第31页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