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园艺星球(共享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园艺星球(共享文库)
换一换
首页 园艺星球(共享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抗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微生物防治菌剂筛选.pdf

  • 资源ID:5028       资源大小:1.84M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0金币 【人民币0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0金币 【人民币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抗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微生物防治菌剂筛选.pdf

p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抗性评价体系的 建立及微生物防治菌剂筛选 郭威涛 1,2周俊国 1*吴长柳 2柴阿丽 2李宝聚 2* ( 1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 453000; 2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 摘 要为了建立快速有效的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抗性鉴定技术,比较喷雾法、涂抹法、叶腋针刺法、茎上针刺法和灌 根法5种接种方法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发病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法是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抗性鉴定技术的最佳接 种方法,简单有效,适用于种质资源材料的抗性鉴定。采用喷雾接种法鉴定209份醋栗番茄品种的细菌性斑点病抗性,其中 22份为中抗品种,57份为感病品种,130份为高感品种,未发现抗病或免疫品种。通过室内盆栽试验,评价23种微生物菌 剂对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安全、高效的微生物菌剂2种,分别为芽孢IVF 018号、芽孢IVF 021号, 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达到100.00、82.50和71.25、61.67,预防效果明显高于治疗效果,说明田间防治应以预防为主。 关键词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接种方法;抗性;药剂筛选 茎秆(王晓辉 等,2006;李志栋,2010;柴阿丽 等, 2014)。 选育抗病品种是一种高效且环保的防治番茄细 菌性斑点病的方法,筛选适宜的番茄细菌性斑点病 人工接种鉴定方法是抗病品种选育的基础(赵廷昌 nbsp;等,2000;张国丽 等,2011)。本试验采用喷雾法、 涂抹法、灌根法、叶腋针刺法和茎上针刺法等5种 接种方法对209份醋栗番茄品种进行番茄细菌性斑 点病的抗性评价,以期建立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 抗性鉴定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抗细菌性斑点 病的醋栗番茄品种资源。 近年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主要以化 学药剂防治为主,由于菜农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药 剂,病菌易出现抗药性,防治效果下降,菜农在生 产中超浓度、超剂量滥用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造 成药害和蔬菜、土壤农药残留超标,并对环境造成 污染,导致蔬菜质量和安全性的下降。随着可持续 农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使用微生物菌剂及其复配制 剂防治细菌性斑点病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杨春 泉,2008;范广华 等,2011)。本试验选用23种微 生物菌剂进行室内盆栽药效试验,筛选出对番茄细 菌性斑点病有效的微生物菌剂,以期为微生物菌剂 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预防、治疗和推广提供依据。 加工番茄是普通番茄中的一种栽培类型,其 番茄红素、可溶性固形物、胡萝卜素含量高,可 深加工为番茄酱、番茄干、番茄粉等制品。目前 加工番茄主要生产国为美国、法国、希腊、意大利 等,美国是主要消费国家,年人均消费量为33 kg (李君明 等,2001) 。近年来我国对番茄制品的需 求日益增大,2014年全国加工番茄种植面积达7 万hm 2 。随着加工番茄种植面积的扩大、栽培管理 措施及环境条件等影响,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发生日趋严重, 产量和品质受到了影响。该病害自1933年首次报 道以来,在全球各地均有发生,是一种严重危害全 世界番茄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可造成5~75 的产量损失(Yunis et al.,1980)。近年在我国内蒙 古、甘肃、新疆等地发生,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和 郭威涛,男,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蔬菜种质资源与育种,E-mail nbsp;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s) 李宝聚,男,研究员,专业方向 蔬菜病害综合防治,E-;周俊国,男,教授, 专业方向园艺植物育种与蔬菜栽培生理,E-mailjunguo1020163. com 收稿日期2018-02-07;接受日期2018-03-20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115) ,大宗蔬菜产业 技术体系项目(CARS-25) nbsp;51 nbsp; 新优品种 栽培管理 本期视点 产业市场 病虫防控 nbsp;51 nbsp; 研究论文 中 国 蔬 菜 nbsp; nbsp; CHINA VEGETABLES 2018(5)51 - 5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菌株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丁香 假单孢番茄致病变种(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nbsp;tomato)具有强致病性的菌株,编号FQ13080301, 保存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综合防 治课题组。 供试培养基为营养琼脂培养基(nutrient agar, NA)蛋白胨10.0 g,牛肉粉3.0 g,NaCl 5.0 g,琼 脂15~25 g,蒸馏水1 000 mL,pH7.0;营养肉汤 培养基(nutrient broth,NB)蛋白胨10.0 g,牛肉 粉3.0 g,NaCl 5.0 g,蒸馏水1 000 mL,pH7.0。 NA固体培养基用于病原细菌单菌落划线,获得菌 株纯培养;NB液体培养基用于病原细菌扩繁,制 备接种菌悬液。 供试番茄品种为209份醋栗番茄( Solanum nbsp;pimpinellifolium)种质资源材料,由中国农业科学 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加工番茄课题组提供。 供试药剂为23种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nbsp;subtilis)微生物菌剂,含活芽孢200亿个g -1 ,由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筛选制备。60溴 硝醇可湿性粉剂购自辽宁省丹东市农药总厂,20 叶枯唑可湿性粉剂购自山东利邦农化有限公司, 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购自陕西美邦农药有限 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接种体制备 将保存的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 菌株从4 ℃冰箱试管内取出,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 挑取单菌落,于NA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划线,然后 置于细菌培养箱中28 ℃培养24 h,当培养基上出 现单菌落时挑取单菌落, 转移到NB液体培养基中, 28 ℃下260 rmin -1 振荡培养24 h,用无菌水配制 成浓度为110 8cfumL -1 的菌悬液,备用。 1.2.2 不同接种方法比较 待醋栗番茄幼苗长至 3~4片真叶,使用上述制备好的浓度为110 8 nbsp;cfumL -1 的菌悬液,分别采用喷雾、涂抹、叶腋 针刺、茎上针刺、灌根等5种方法进行接种。具体 接种方法如下。 喷雾接种法即用小型喷雾器将接种菌悬液均 匀地喷雾到每片叶片的正反面,以不形成水滴流淌 为度,以喷雾清水接种为对照(赵廷昌 等,2001)。 涂抹接种法用毛笔蘸取菌悬液涂抹于叶片正 反面,每株苗涂抹4片真叶并做好标记,套袋保湿 24 h(李志栋,2010),以涂抹清水接种为对照。 叶腋针刺接种法用注射器吸取菌悬液针刺接 种到植株叶腋处,每株苗注射3个叶腋处(刘秋 等, 2002),以注射清水接种为对照。 茎上针刺接种法用注射器吸取菌悬液针刺接 种到主茎上,从下至上每隔1 cm进行针刺,共针 刺3处,以针刺清水接种为对照。 灌根接种法在每株幼苗根部灌入50 mL菌悬 液,以灌入清水接种为对照。 每种接种方法3次重复,每次重复20 株。接种后将植株置于鉴定室内保湿(RH为 90~100)48 h,以后每天白天光照12~14 h, 晚上继续保湿(RH为80~90) 。接种期内温度 控制在白天26~28 ℃,晚上20~22 ℃,土壤湿度 85~90。接种7 d后进行发病情况调查。 1.2.3 醋栗番茄品种对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性鉴定 醋栗番茄幼苗长至3~4片真叶期采用喷雾法接 种209份醋栗番茄品种,以感病品种石番15号为 对照。待对照发病后进行病情分级调查。 1.2.4 醋栗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病情分级及抗性评 价标准 喷雾法和涂抹法接种,病情分级标准0 级,叶片上无病斑;1级,0<病斑面积≤5;3 级,5<病斑面积≤10;5级,10<病斑面 积≤25;7级,25<病斑面积≤50;9级, 50<病斑面积≤100(杨春泉,2008;韩盛 等, 2010)。 喷雾法和涂抹法接种病情指数计算 病情指数〔∑(各病级数值该病级叶数)/(病 级最高值调查总叶数〕100 叶腋针刺法和茎上针刺法接种,病情分级标 准0级,无病斑;1级,植株轻度萎蔫,病斑≤ nbsp;0.5 cm;2级,植株50叶片萎蔫,0.5 cm<病 nbsp;斑≤1 cm;3级,除新叶外的其余叶片萎蔫,1 cm<病 斑≤2 cm;4级,叶片严重萎蔫,植株腐烂死亡。 灌根法接种,病情分级标准0级,未出现叶 片萎蔫或茎坏死;1级,叶片轻度变黄或萎蔫;2级, 叶片中度萎蔫或茎轻度坏死;3级,叶片严重萎蔫 或茎严重坏死;4级,植株死亡。 nbsp;52 nbsp; 新优品种 栽培管理 本期视点 产业市场 病虫防控 nbsp;52 nbsp; 研究论文 中 国 蔬 菜 nbsp; nbsp; CHINA VEGETABLES 叶腋针刺法、茎上针刺法和灌根法接种病情指 数计算 病情指数〔∑(各病级数值该病级株数)/(病 级最高值调查总株数) 〕100 抗性评价标准免疫(I) ,病情指数为0;抗 病(R),0<病情指数≤20;中抗(MR) ,20<病 情指数≤40;感病(S) ,40<病情指数≤60;高 感(HS),病情指数>60。 1.2.5 微生物菌剂对醋栗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预防 和治疗效果评价 预防效果评价于醋栗番茄幼苗 3~4片真叶期,先喷雾微生物菌剂(含活芽孢0.2 亿个g -1 ) ,对照药剂为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6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0 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1 080 ghm -2 )。间隔24 h 后采用喷雾法接种细菌性斑点病菌。接种后放置于 保湿柜里25~28 ℃下进行常规管理,待清水对照 发病后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 治疗效果评价于醋栗番茄幼苗3~4片真叶 期,先采用喷雾法接种细菌性斑点病菌,置于保湿 柜中保湿处理。接种24 h后,喷雾微生物菌剂(含 活芽孢0.2亿个g -1 ) ,对照药剂为20叶枯唑可 湿性粉剂500倍液、6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800倍 液、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1 080 ghm -2 )。 待清水对照发病后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 防效〔 (对照平均病情指数-处理平均病情指数)/ 对照平均病情指数〕100 1.3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2010软件和SPSS 17.0统计软件 处理试验数据,利用Duncan氏新复极差法进行差 异显著性检验(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不同接种方法比较 由表1和图1可以看出,采用喷雾法和涂 抹法进行接种,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发病率高达 100.00,接种3 d后表现症状;灌根法、茎上针 刺法和叶腋针刺法接种的发病率分别为73.33、 86.67和76.67,潜育期为4~5 d。5种接种方 法中,采用喷雾法、茎上针刺法接种的平均病情指 数都高于65,显著高于叶腋针刺法,且二者的植 图 1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不同接种方法的发病情况 a,喷雾法;b,涂抹法;c,叶腋针刺法;d,茎上针刺法;e,灌根法;f,清水对照。彩色图版见中国蔬菜网站veg.org。 表 1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不同接种方法比较 接种方法 潜育期/d 接种植株数 发病植株数 平均发病率/ 平均病情指数 喷雾法 3 60 60 100.00 66.560.83 a 涂抹法 3 60 60 100.00 58.110.34 ab 茎上针刺法 4 60 52 86.67 65.837.22 a 叶腋针刺法 5 60 46 76.67 48.335.20 b 灌根法 4 60 44 73.33 58.3312.58 ab 注表中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表同。 a b c d e f nbsp;53 nbsp; 新优品种 栽培管理 本期视点 产业市场 病虫防控 nbsp;53 nbsp; 研究论文 中 国 蔬 菜 nbsp; nbsp; CHINA VEGETABLES 株发病率均高于80,但茎上针刺法的植株发病率 低于喷雾法,且操作较复杂。综合盆栽试验结果, 喷雾法是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抗性鉴定技术的最 佳接种方法,简单有效,适用于种质资源材料的抗 性鉴定。 2.2 醋栗番茄品种对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性鉴定 采用喷雾法接种209份醋栗番茄品种,接种3 nbsp;d后叶片上产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规则斑点,斑点周 围有时会出现黄色晕圈。接种7 d后调查番茄细菌 性斑点病发病情况,209份醋栗番茄品种均发病, 但发病程度有差异(表2) ,其中中抗品种22份, 感病品种57份,高感品种130份,未发现免疫和 抗病品种,对照石番15号的病情指数>90,属高 感品种。 2.3 微生物菌剂对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效果 从表3可以看出,在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预 防效果上,3种微生物菌剂芽孢IVF 018号、芽孢 IVF 002号和芽孢IVF 021号防效最佳,防效分别 为100.00、97.50和82.50;芽孢IVF 004号和 芽孢IVF 020号的防效也达到或超过60。在治疗 效果上,微生物菌剂IVF 018号和IVF 021号的防 效最佳,防效分别为71.25和61.67;芽孢IVF nbsp;035号和芽孢IVF 024号的防效也达到或超过50。 试验结果表明,芽孢IVF 018号菌剂和IVF nbsp;021号菌剂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较好,且预防效果明 显高于治疗效果,可作为防治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 备选药剂。 3 结论与讨论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由丁香假单胞番茄致病变种 侵染引起,在番茄幼苗期至收获期都可以发生,为 害番茄的叶、茎、花、叶柄和果实(赵廷昌 等, 2001) ,该病害一旦发生,传播速度很快,严重影 响加工番茄的产量和品质,给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 损失。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可以侵染番茄叶片、叶 柄和茎秆,病原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至少7个月 (Blancard,2012),成为翌年初侵染源,根据病害 症状和初侵染源,笔者选择了喷雾法、涂抹法、叶 腋针刺法、茎上针刺法和灌根法进行接种。其中, 喷雾法、涂抹法和叶腋针刺法的操作方法和发病症 状与已报道方法相同(赵廷昌 等,2000;杨春泉, 2008;李志栋,2010) 。而灌根法和茎上针刺接种 法尚未见报道,笔者采用这两种方法接种后,发病 植株分别表现为茎段和茎基部变黑褐色,与田间自 然发病症状相同。本试验采用5种方法接种后,加 表 2 209份醋栗番茄品种细菌性斑点病抗性鉴定结果 病情指数 抗性类型 品种个数 0 I 0 0<病情指数≤20 R 0 20<病情指数≤30 MR 14 30<病情指数≤40 MR 8 40<病情指数≤50 S 33 50<病情指数≤60 S 24 60<病情指数≤70 HS 26 70<病情指数≤80 HS 29 80<病情指数≤90 HS 35 90<病情指数≤100 HS 40 注I,免疫;R,抗病;MR,中抗;S,感病;HS,高感。 表 3 23种新型生物杀细菌剂对加工番茄细菌性 nbsp;斑点病的防治效果 药剂 预防效果 治疗效果 病情指数 防效/ 病情指数 防效/ 芽孢IVF 001号 83.89 16.11 m 72.08 27.92 hi 芽孢IVF 002号 2.50 97.50 b 56.25 43.75 e 芽孢IVF 003号 60.00 40.00 h 75.00 25.00 ij 芽孢IVF 004号 38.75 61.25 d 66.25 33.75 fg 芽孢IVF 005号 83.75 16.25 m 65.00 35.00 f 芽孢IVF 006号 86.25 13.75 mn 82.08 17.92 k 芽孢IVF 008号 65.00 35.00 ij 75.36 24.64 ij 芽孢IVF 015号 60.31 39.69 h 92.50 7.50 m 芽孢IVF 017号 83.75 16.25 m 97.06 2.94 n 芽孢IVF 018号 0 100.00 a 28.75 71.25 a 芽孢IVF 019号 62.50 37.50 hi 75.00 25.00 ij 芽孢IVF 020号 40.00 60.00 d 69.55 30.45 gh 芽孢IVF 021号 17.50 82.50 c 38.33 61.67 b 芽孢IVF 022号 67.50 32.50 j 55.18 44.82 e 芽孢IVF 024号 74.17 25.83 k 50.00 50.00 d nbsp;芽孢IVF 025号 65.00 35.00 ij 52.78 47.22 de nbsp;芽孢IVF 026号 45.00 55.00 e 56.25 43.75 e nbsp;芽孢IVF 028号 52.50 47.50 g 68.75 31.25 fgh nbsp;芽孢IVF 032号 73.75 26.25 k 65.83 34.17 fg nbsp;芽孢IVF 034号 49.58 50.42 f 55.00 45.00 e nbsp;芽孢IVF 035号 72.50 27.50 k 42.50 57.50 c nbsp;芽孢IVF 041号 80.00 20.00 l 77.50 22.50 j nbsp;芽孢IVF 042号 50.00 50.00 f 76.39 23.61 j nbsp;30琥胶肥酸铜WP 80.42 19.58 l 45.56 54.44 c 20叶枯唑WP 87.78 12.22 n 87.50 12.50 l 60溴硝醇WP 55.00 45.00 g 43.75 56.25 c 清水对照 100.00 100.00 nbsp;54 nbsp; 新优品种 栽培管理 本期视点 产业市场 病虫防控 nbsp;54 nbsp; 研究论文 中 国 蔬 菜 nbsp; nbsp; CHINA VEGETABLES 工番茄植株都表现出相应症状,发病率均在70 以上,后续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 接种方法。在品种抗病性评价和生物菌剂筛选中, 选择应用喷雾法,接种后发病率为100,平均病 情指数66.56,且操作简单,发病均匀。 醋栗番茄是番茄的野生种,与其他野生种相 比,醋栗番茄与栽培番茄(S. lycopersicum)的亲 缘关系最近(Grandillo et al.,2011),可与栽培种 直接杂交,而且具有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特 性。国内外学者已从醋栗番茄品种中鉴定出多个抗 真菌和细菌病害的基因,其中抗真菌病害的基因包 括高抗枯萎病的 I基因和 I 2 基因(Stall amp; Walter, 1965) ,抗灰叶斑病的Sm基因(Bashi et al., 1973) ,抗晚疫病的 Ph-1、Ph-2、Ph-3和 Ph-5基 因(Chunwongse et al.,2002;Merk et al.,2012); 抗细菌病害的基因包括抗细菌性斑点病的 pto、 pti和 prf基因(Pitblado et al.,1984;Stockinger amp; nbsp; Walling,1994),抗细菌性疮痂病的 Rx-4基因 (Robbins et al.,2009)等。鉴于醋栗番茄抗性资 源易于转育和利用,笔者对209份醋栗番茄品种进 行细菌性斑点病抗性评价筛选,鉴定出中抗品种 22份,占鉴定总数的10.52,感病品种57份,占 鉴定总数的27.27,高感品种130份,占鉴定总 数的62.20。虽然本试验没有获得抗性种质资源, 但是积累的方法可以为以后抗性资源鉴定提供技术 支持。 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传播侵染速度快,一旦 发生很难防治。目前以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生 产中常用的药剂有氢氧化铜、噻菌灵、噻唑锌、中 生菌素等(赵廷昌 等,2004;李宝聚 等,2008) 。 由于防治药剂单一,种植户缺乏用药安全意识,存 在过量滥用农药的现象,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造成对环境的极大破坏。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 的提高,使用新型微生物菌剂为主的防治措施研 究应用渐多(王文桥 等,2011;路粉和王文桥, 2017)。芽孢杆菌(Bacillus sp.)是目前生防细菌 中研究较多的一类,因其能够产生耐热、耐旱、抗 紫外线和有机溶剂的内生孢子,是理想的生防菌筛 选对象(Emmert amp; Handelsman,1999;Ye et al., 2013) 。本试验从23种微生物菌剂中筛选出对加工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预防和治疗效果最佳的芽孢IVF nbsp;018号、芽孢IVF 021号菌剂,预防和治疗效果分 别达到100.00、82.50和71.25、61.67,预 防效果高于治疗效果,说明田间防治应以预防为 主。微生物菌剂防治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具有环保、 安全、成本低、控制效果显著、持效期长等特点, 既能有效控制该病害的发生及为害,又能避免化学 农药对生态环境和蔬菜产品的污染(魏春妹和张春 明,1994;董艳 等,2015) 。本试验筛选出的微生 物菌剂芽孢IVF 018号和芽孢IVF 021号,有望成 为加工番茄细菌性病害防治的高效菌剂。 参考文献 柴阿丽,吴兰平,迟庆勇,王惠军,史有国,楚金萍,李守明,李 宝聚.2014.加工番茄病害主要类型及防治建议.中国蔬菜, (10)62-64. 董艳,陈永福,张和平.2015.番茄早疫病害微生物防治研究进 nbsp;展.中国农学通报,31(17)111-115. 范广华,董英,赵文路,宋清斌,李冬刚,马燕.2011.几种新型 生物药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山东农业科学, (8) 93-94. 韩盛,杨渡,徐万里,孙保成,张云舒,孙肃民,马永尚.2010. 8种生物源和矿物源农药防治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试验.新 疆农业科学,47(11)2258-2261. 李宝聚,朱辉,石延霞.2008.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识别与防治. 长江蔬菜,(13)23-24. 李君明,徐和金,周永健.2001.加工番茄生产的现状及品种遗传 改良浅析.中国蔬菜,(6)52-53. 李志栋.2010.内蒙古加工型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病原鉴定及种子 带菌检测技术的研究〔硕士论文〕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 nbsp;大学. 刘秋,田秀铃,孟祥林,杜春梅,祁岑.2002.番茄细菌性斑点病 病原鉴定的初步研究.辽宁农业科学,(1)42-43. 路粉,王文桥.2017.我国蔬菜杀菌剂及其应用状况.中国蔬菜, (10)6-13. 王晓辉,李国英,任毓忠,薛小伟,黄素芳.2006.加工番茄品种 对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性鉴定.北方园艺,(3)5-6. 王文桥,马平,张小风,李社增,韩秀英,马志强.2011.生物源 杀菌剂与化学药剂协调防控番茄病害.植物保护学报,38(1) 75-80. 魏春妹,张春明.1994.利用微生物制剂防治番茄青枯病.上海农 业科技,(1)24. 杨春泉.2008.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鉴定和内生生防菌的筛选 〔硕士论文〕.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张国丽,任毓忠,张莉,李国英.2011.加工番茄品种对番茄细菌 性斑点病的抗性鉴定.新疆农业科学,48(11)2050-2053. 赵廷昌,孙福在,冯凌云,韩文华,许文奎.2000.番茄品种对番 茄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性鉴定.植物保护,(4)49-50. nbsp;55 nbsp; 新优品种 栽培管理 本期视点 产业市场 病虫防控 nbsp;55 nbsp; 研究论文 中 国 蔬 菜 nbsp; nbsp; CHINA VEGETABLES 赵廷昌,孙福在,宋文生.2001.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31(1)37-42. 赵廷昌,孙福在,李明远,张贵峰,戴春重,崔元纡,杨华,王 万力.2004.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与防治.中国蔬菜, nbsp;(4)31. Bashi E,Pilowsky M,Rotem J.1973.Resistance in tomatoes to nbsp;Stemphylium floridanum and S.botryosumf.sp.lycopersici. Phytopathology,631542-1544. Blancard D.2012.Tomato Diseases,Identification,Biology and nbsp;ControlA Colour Handbook.Boca RatonCRC Press. Chunwongse J,Chunwongse C,Black L,Hanson P.2002.Molecular nbsp;mapping of the Ph-3 gene for late blight resistance in tomato. The nbsp;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77(3)281- 286. Emmert E A,Handelsman J.1999.Biocontrol of plant diseasea nbsp;(gram-) positive perspective.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171 nbsp;(1)1-9. Grandillo S,Chetelat R,Knapp S,Spooner D,Peralta I,Cammareri nbsp;M,Perez O,Termolino P,Tripodi P,Chiusano M L,Ercolano nbsp;M R,Frusciante L,Monti L,Pignone D.2011.Solanum sect. nbsp;Lycopersicon.Wild Crop RelativesGenomic and Breeding nbsp;Resources.Germany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129-215. Merk H L,Ashrafi H,Foolad M R.2012.Selective genotyping to nbsp;identify late blight resistance genes in an accession of the tomato nbsp;wild species Solanum pimpinellifolium.Euphytica,187(1) nbsp;63-75. Pitblado R E,MacNeill B H,Kerr E A.1984.Chromosomal nbsp;identity and linkage relationships of Pto,a gene for resistance to nbsp;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 in tomato. Canadian Journal of nbsp;Plant Pathology,6(1)48-53. Robbins M D,Darrigues A,Sim S C,Masud M A T,Francis D M. nbsp;2009.Characterization of hypersensitive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nbsp;spot race T3(Xanthomonas perforans)from tomato accession nbsp; PI 128216.Phytopathology,99(9)1037-1044. Stall R E,Walter J M.1965.Sel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resistance nbsp;in tomato to isolates of race 1 and 2 of the Fusarium wilt organism. Phytopathology,551213-1215. Stockinger E J,Walling L L.1994.Pto3 and pto4novel genes from nbsp;Lycopersicon hirsutum var.glabratum that confer resistance to nbsp;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Theoretical and Applied nbsp;Geneticics,89879-884. Ye J J,Cao N N,Zhang J F,Yin H,Wu J M,Hu Z Z.2013. Research application progress on the Bacillus sp.in plant pathogenic nbsp;fungi biocontrol.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14(5) 695-698. Yunis H,Bashan Y,Okon Y,Henis Y.1980.Weather dependence, yield losses,and control of bacterial speck of tomato caused by nbsp;Pseudomonas tomato.Plant Disease,64937-939. Establishment of Resistance uation System for Bacterial Spot of Processing nbsp;Tomato and Screening of Biological Agents GUO Wei-tao 1,2 ,ZHOU Jun-guo 1* ,WU Chang-liu 2 ,CHAI A-li 2 ,LI Bao-ju 2* ( 1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nxiang 45300,Henan,China; 2 Institute of Vegetables and Flowers,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establish a rapid and effective technology to identify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spot nbsp;disease of processing tomato,this paper compared 5 innoculation s,including spraying,smear,axillary nbsp;acupuncture,acupuncture on stem,and root irrigation on tomato bacterial spo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praying nbsp;was the best inoculation . It was simple and effective,suitable for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on germplasm nbsp;resources. A total of 209 Solanum pimpinellifolium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uated by spray inoculation nbsp;. Among them,22 materials were mid-resistant to diseases,57 were susceptible,130 were high nbsp;susceptible,and no resistant or immune materials were found. By indoor pot experiment,23 kinds of biocides were nbsp;uated for thei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ect on tomato bacterial spot. There were 2 kinds of safe and efficient nbsp;biological agents,namely spore IVF 018 and spore IVF 021,respectively. The preventive and curative effects on nbsp;bacterial spot disease were 100.00,82.50 and 71.25,61.67,respectively. And the prevention effect was nbsp;obviously higher than curative effects,indicating prevention and curative in fields should take prevention first. Key wordsProcessing tomato;Bacterial spot;Inoculation ;Resistance;Biological agents nbsp;screening nbsp;56 nbsp; 新优品种 栽培管理 本期视点 产业市场 病虫防控 nbsp;56 nbsp; 研究论文 中 国 蔬 菜 nbsp; nbsp; CHINA VEGETABLES/p

注意事项

本文(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抗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微生物防治菌剂筛选.pdf)为本站会员(magazine@RS)主动上传,园艺星球(共享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园艺星球(共享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cngreenhouse.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固源瑞禾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8-2020 华科资源|Richland Sources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905014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994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