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园艺星球(共享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园艺星球(共享文库)
换一换
首页 园艺星球(共享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土壤肥力提升原理与技术研究进展.pdf

  • 资源ID:14835       资源大小:723.1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0金币 【人民币0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0金币 【人民币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土壤肥力提升原理与技术研究进展.pdf

2022 年 9 月 灌溉排水学报 Sep 2022 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第null 41 卷 第null 9 期 No 9 Vol 41 1 专家评述 文章编号 1672 3317 2022 09 0001 05 土壤肥力提升原理与技术研究进展 赵伟霞 1 栗岩峰 1 张宝忠 1 于颖多 1 罗 朋 2 徐海洋 3 彭坤海 4 雷振东 3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8 2 太原理工大学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太原 030024 3 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 100091 4 永定河怀来生态发展有限公司 河北 怀来 075499 摘 要 提升土壤肥力是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 为了从根本上实现基础地力相对较 差地块的土壤肥力提升目标 本研究通过对土壤肥力提升原理与技术研究进展的系统总结 围绕土壤肥力概念 土 壤肥力评价指标与方法 土壤肥力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土壤肥力提升的技术措施和研究展望 5 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 阐述 分析表明 有机肥物料 尤其是加工后的生物炭和商品有机肥的施用 是我国现阶段提升土壤肥力的关键技 术措施 而分类建立生物炭和有机肥生产和施用的技术与标准 发展有机无机配施理论 则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 实现土壤肥力提升的重要研究方向 关 键 词 土壤肥力 生物炭 商品有机肥 无机肥 中图分类号 S274 3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 13522 ki ggps 2022004 OSID 赵伟霞 栗岩峰 张宝忠 等 土壤肥力提升原理与技术研究进展 J 灌溉排水学报 2022 41 9 1 5 ZHAO Weixia LI Yanfeng ZHANG Baozhong et al Technologies and Mechanisms for Improving Soil Fertility A Review J 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2022 41 9 1 5 0 引 言 保障粮食安全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 2021 年 12 月 25 26 日召开的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主席强调 保障好初级 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 耕地保护要求要 非常明确 18 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 农田就是农 田 而且必须是良田 但据统计 截至 2019 年 我 国仍有 4 44 亿亩耕地存在基础地力相对较差 生产 障碍因素突出问题 需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 耕地内在质量建设 1 充分科学地利用有机和无机养 分资源 是保证我国农田生产力不断提高 作物持续 增产和良好生态环境的关键 2 这一措施也与各国普 遍推行的加快并鼓励有机肥投入 减少化肥施用的国 家政策相一致 3 随着我国从事农业种植人口的老龄化和大批青 壮年劳力的外出务工 尤其是近年来以无机肥施用为 主的农业种植管理模式的普遍使用 以家庭为单元进 行传统有机肥料制备的工艺和技术已逐渐消失 将有 收稿日期 2 022 01 05 基金项目 河北省科技项目 HBAT02242202010 CG 山西省水利科学 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 2021LS014 作者简介 赵伟霞 1980 女 河南长葛人 正高 博士 主要从事节 水灌溉理论与新技术研究 E mail zhaowx 通信作者 罗朋 1979 女 陕西西安人 高级工程师 硕士 主要从 事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研究 E mail 15634490 机物料进行商品化加工与生产 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推动和实现有机肥料大面积推广应用及土壤肥力提 升目标的关键措施 本文从土壤肥力概念出发 阐述 了土壤肥力的实质及评价指标与方法 并分析了土壤 肥力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基于有机物料产品 生物炭 和商品有机肥 的土壤肥力提升原理与技术 及其发 展趋势 为从根本上实现 18 亿亩耕地全部为良田的 发展需求提供了理论基础 1 土壤肥力概念 土壤肥力 又称地力 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 特征 是农作物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 但是目前还没 有统一的土壤肥力概念 因为土壤肥力是随土壤科学 的发展而逐步充实与完善的 是需要用综合观点和系 统方法来研究的复杂问题 4 另一方面 土壤肥力的 时空变异性也为评判土壤肥力带来了极大困难 5 关 于土壤肥力概念的发展历程 土壤学家熊毅先生曾经 有过详细的描述 4 肥力 一词原先是由 Fertility翻 译过来的 原意只局限于营养物质的贮量 后来苏联 土壤学家威廉士把水分也放进肥力中去 20 世纪 50 年代国内把肥力扩展为水 肥 气 热 从土壤肥力 的综合观点出发 土壤肥力是土壤从环境和营养条件 二方面供应和协调作物生长发育的能力 是有关农业 生产的土壤理化生物特性的综合反映 且评价土壤肥 灌溉排水学报 2 力的因素及指标因时 因地 因作物和所要求的产量 水平而产生变化 这种综合观点 强调了土壤营养条 件 环境条件与植物生长三者的统一 表现了土壤对 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供应和协调能力 这一观 点至今仍然获得国内土壤科学专家的赞同 6 2 土壤肥力评价指标与方法 由于土壤肥力概念不统一 且我国综合的土壤肥 力概念难以定量化 土壤肥力 评价指标的选取根据评 价目的的不同存在很大差异 至今未形成具有共识的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和指标值 6 7 由当前阶段的 土壤肥力概念可以看出 土壤肥力指标包括物理指标 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等 常用的物理指标有土壤质地 耕层厚度 土壤紧实度 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等 8 土壤化学指标主要包括有机质 全氮 碱解氮 有效 磷 速效钾 土壤 pH值 等 因为土壤化学指标与欧 美国家关于土壤肥力的概念和评价指标相一致 这些 化学指标也是目前土壤肥力研究中指标选择的主要 关注点 6 7 9 土壤生物指标主要包括土壤微生物 酶 活性及动物等 10 其中用于土壤肥力评价时使用频 数最多的有酶活性 细菌数量和真菌数量 11 土壤 生物指标被认为是稻田生态系统中土壤质量评价时 最敏感的指标 12 近年 来 除了上述的土壤物理 化学 生物指标外 对土壤肥力有显著影响的立地 条件 成土母质 地貌类型 剖面构型也逐渐 纳入 土壤肥力评价指标 13 在国家标准 耕地质量等级 GB T 33469 2016 14 划分方法中 选择的与土 壤肥力有关的评价指标包括有机质量 耕层质地 土壤 体积质量 质地构型 土壤养分状况 生物多 样性和酸碱度等 由于表征土壤肥力的指标丰富多样 且不同指标 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 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需要避免 多重 共线性 问题 构建一套能够保证原有信息丢失最 少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体系 最小数据集 Minimum Data Set MDS 是反映土壤肥力最少指标参数的集 合 最早由 Larson等 15 于 1991年提出 目前已成为 土壤质量指标选取和评价的常用方法 但与研究对象 和全土壤肥力数据集参数选取的主观性有关 筛选出 的最小数据集的参数数量和指标组成差异较大 例如 陈方正等 13 基于 2个立地条件 成土母质 地形部位 1个剖面性状 土体构型 2个土壤物理指标 耕层 质地 体积质量 和 9个化学指标 pH值 有机质 全氮 碱解氮 有效磷 速效钾 阳离子交换量 全 磷和全钾 组成的全部土壤肥力指数数据集 通过主 成分分析法选取的适合于洞庭湖流域南部耕地的最 小数据集包括成土母质 剖面土体构型 阳离子交换 量 体积质量 有机质 有效磷和全钾 7项指标 王 杰等 16 基于选取 的 6 项土壤肥力指标 pH 值 有机 质 全氮 碱解氮 有效磷和速效钾 运用 主成分 分析法选取 的 影响广安区柑橘土壤综合肥力的主要 因素为有机质 全氮 碱解氮和 pH 值 对土壤肥力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单因子肥力评 价标准和基于多因子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法 土壤肥 力综合评价法主要包括模糊综合评判法 修正的内梅 罗指数法 灰色关联度法等 单因子肥力评价标准就 是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的土壤养分分级指标和 相关文献来评价单个肥力指标 17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 根据隶属函数的建立及权重系数的确定对多指标制 约的土壤肥力作出总体评价的方法 基于隶属度值和 权重计算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数值可用于对土壤 肥力进行等级分级 18 修正的内梅罗指数法是将评价 指标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以消除各参数间量纲的 差别 获得各评价指标的肥力指数后再计算土壤综合 肥力指数 19 其中的各分肥力指数不仅表示养分含量 的相对高低 也可用于推荐施肥 20 灰色关联分析是 根据事物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来衡 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方法 根据计算出的灰色关联度 可实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土壤肥力的分级 21 灰色 关联分析的优点是它对样本量的多少没有过多要求 也不需要样本典型的分布规律 22 进行土壤肥力评价时 土壤样品的采集时间需 要充分体现土壤基础肥力状况 一般要求在上茬作 物成熟或收获以后 下茬作物尚未使用底肥和种植 以前 采集深 度与研究目的和研究尺度密切相关 例如 在行业标准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DZ T 0295 2016 中规定 23 对果园地进行土壤 采样时 针对 1 250 000 1 50 000的面积性调查评 价 采样深度为 0 20 cm 在 1 10 000 1 2 000及 更大比例尺的面积性评价与重点区评价工作中 果园 地土壤采集部位为毛根区 0 60 cm 3 土壤肥力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作物在不施肥情况下获得的产量 即基础地力 产量 是农田土壤肥力的直观表现 24 衡量土壤肥 力对作物产量的贡献一般用地力贡献率 不施肥时 的作物产量与适宜肥料施用下的产量之比 表示 汤勇华 等 25 通过对国内大量有关粮食作物水稻 小 麦和玉米地力贡献率的文献数据调研整理 发现不 同种植区的地力贡献率与土壤基本特性及地理位置 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水稻 小麦和玉米的地力 贡献率均值和标 准差分别为 60 2 12 5 45 7 15 7 和 51 0 19 7 赵伟霞 等 土壤肥力提升原理与技术研究进展 3 通过对不同土壤基础地力条件下作物的产量对 比研究 不同学者 26 27 的研究均表明 土壤基础地力 与良好的施肥管理条件下作物的产量正相关 基础地 力高的土壤 对作物产量的相对贡献越大 农作物获 得高产的潜力越大 另外 在水肥一体化技术管理条 件下 基础地力高的田块存在进一步节肥增产和减少 施肥灌溉次数的优势 28 因此 提升土壤基础地力 是促进作物高产 缩减区域高产潜力产量差 增强粮 食生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确保粮食安全和 藏粮于 地 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 29 4 土壤肥力提升的技术措施 4 1 有机肥施用是土壤肥力提升关键 土壤培肥是指通过人工措施对土壤肥力进行调 控 以使土壤肥力得以保持和提高的过程 土壤培肥 的实质是把调节和改善土壤肥力的基础物质 即有机 无机复合体及由之形成的不同粒级微团聚体组成 作 为土壤培肥的主攻方向 30 在复合体和微团聚体中 相对于黏粒量 有机质量虽不足 5 但是对复合体 和微团聚体及肥力的形成有重要的贡献 且因有机质 容易被人为调控所改变 所以土壤培肥的着眼点是土 壤中有机质的积累与更新 4 通过补充有机质实现土 壤肥力提升的观点 也与近些年提出的 有机 无机 矿物质营养学说 相一致 是区别于自觉利用土壤肥 力 有限投入农家肥的 土壤腐殖质营养学说 重 无机养分 轻有机养分的 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 构建新时期 土肥和谐 理论 实现提质增效与育化 土壤双重作用的关键措施 31 4 2 我国有机肥资源量及利用现状 施用有机物料的方式 取决于施用有机物料的目 的 在以供给养分为主要目的时 应选用绿肥 人粪 尿等短期内易分解 C N比小的有机物料 在以提高 基础肥力为目的时 应选用秸秆 厩肥等 C N 比大 复合系数和腐殖化系数高的有机物料 且不宜堆腐 30 根据牛新胜等 32 对我国有机肥料资源与利用资料的 近 30年 统计结果 当前我国每年约有 57亿 t的有机 肥料基础资源实物量 其中包括约 38亿 t 鲜 的畜 禽粪尿 约 8亿 t 鲜 的人粪尿 约 10亿 t 风干 的秸秆 约 1 亿 t 鲜 的绿肥和约 0 2 亿 t 风干 的饼肥 折合约 3 000万 t的 N 约 1 300万 t的 P2O5 约 3 000万 t的 K2O 然而 由于社会 政策 技术 经济 推广等多方面的原因 我国有机肥料资源回田 率不高 利用率较低 氮的回田率尚不足 40 加强 有机肥料资源收集 加工和施用各个环节的技术开发 和相关设施的标准化建设 例如 将有机物料加工成 生物炭和商品有机肥料施入土壤 是解决当前有机肥 料资源利用中许多技术难题的选择 生物炭和商品有 机肥的生产和施用 正逐渐成为国内外土壤学 农学 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4 3 基于生物炭的土壤肥力提升技术 生物炭是有机物料如农作物秸秆 木质物 畜禽 粪便等在低氧环境下经过高温热解后产生的一种富 含碳的材料 33 根据袁帅等 34 对生物炭主要类型与理 化性质的研究总结 受生物炭来源物质 裂解工艺 裂解设备差异影响 生物炭含碳量在 30 90 之间 平均 64 灰分量主要在 0 40 之间变动 平均 16 灰分中主要包括钠 镁 钾 钙等矿物元素 比表面 积的变化范围绝大多数在 0 520 m2 g 之间 平均为 124 83 m2 g pH 值在 5 12之间 平均值为 9 15 阳 离子交换量从 0到 500 cmol kg都有分布 平均值为 71 91 cmol kg 作为有机肥物料间接还田的一种方式 生物炭由于具有高度稳定性 强吸附性 多孔性 低 密度性等理化特性 并且含有一定量的矿质养分和盐 基离子 在改良土壤 提高肥力 固碳减排和修复污 染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被认为是维持农业可 持续发展的关键 易获得的投入产物 35 对大量生物炭应用研究的结果表明 34 36 施用生 物炭后可以显著降低土壤密实度和土壤体积质量 提 高土壤通气性和持水能力 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增加土壤有机质量和含碳量 促进土壤中有机氮的矿 化 固定和转化 提高土壤速效磷 速效钾和速效氮 量 提高土壤 pH值 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 蔗糖酶 脲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 生物炭添加到被污染的土 壤中后 还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增加污 染物的降解 另外 生物炭复杂稳定的结构形态 可 以长期减少碳排放 起到固定碳和减少温室气体 CH4 N2O CO2 排放的作用 4 4 基于商品有机肥料的土壤肥力提升技术 商品有机肥料是指以畜禽粪便 动植物残体和以 动植物产品为原料加工的下脚料为原料 经发酵腐熟 后制成 作为商品流通的肥料 37 相比于传统有机肥 料 商品有机肥料具有工业化生产 发酵完全腐熟 质量相对稳定 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等特点 属于有机 质量 45 的精制有机肥 38 目前 我国共有 2 000 多家有机肥企业 有机肥产能大约 3 000 多万 t 实 际产量为 1 500万 2 000万 t 与我国每年农业上利 用的纯养分 5 500万 6 000万 t还有较大差距 39 与 无机肥料相比 有机肥料中不仅含有多种有机养分 还含有多种无机元素 以及大量的微生物和酶 施用 商品有机肥料后 通过有机肥料与土壤的相融 有机 胶体与土壤矿质黏粒的复合 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的 形成 降低了土壤密实度和体积质量 提高了土体的 灌溉排水学报 4 空隙率和蓄水保水能力 调节了土体的水肥气热比例 有机肥中丰富的有机 无机 微量元素量和有机物质 的强吸附性能 提高了土壤养分的全面供给能力 同 时 有机肥中丰富的有机物质为土壤微生物和酶提供 了充足的养分和能源 加速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激活了土壤酶活性 40 5 土壤肥力提升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展望 无论生物炭还是商品有机肥 施入土壤后均是通 过调节土壤物理 化学 生物 环境等特性实现了土 壤肥力的提升 并最终实现了作物高产和品质的改善 但是 二者的有机物料原材料均存在来源广泛和就地 取材 以及制备工艺不同等问题 导致所含养分和其 他物质差别较大 难以像化肥那样有相对稳定的物质 组成 这给商品有机肥和生物炭的生产和使用以及市 场的健康发展带来诸多不便 尤其是随着现代社会管 理标准化趋势的发展 其矛盾更加突出 目前在生物 炭的应用过程中 因缺少针对生物炭使用目的而研发 的专用生物炭产品及其制备工艺 导致了部分生物炭 还田后不能达到设定目标的问题 36 并产生了某些生 物炭 作物组合后不利于植物生长的现象 35 另一方面 生物炭和商品有机肥中的有机肥养分 总量相对不足且分解缓慢 例如 商品有机肥料中 N P2O5 K2O的总养分质量分数仅 5 0 37 不能及时 满足作物养分需求 需配合无机肥料一起施用 近年 来有关有机肥替代部分无机肥技术的相关研究论文 发表数量快速增长 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热点 41 但是 截至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有机无机配比概念 预计在很 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39 因此 避 免 使用目的和制备方法的脱节 通过系统性研究和示 范后分类建立生物炭和有机肥生产和施用关键技术与 标准 是我国基于有机肥物料的收集 加工和施用技 术 从本质上实现土壤肥力提升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 R 北京 农业农村部公报 2020 2 朱兆良 金继运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肥料问题 J 植物营养与肥 料学报 2013 19 2 259 273 ZHU Zhaoliang JIN Jiyun Fertilizer use and food security in China J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Science 2013 19 2 259 273 3 龙文军 姜楠 发达国家有机肥规范及推广的经验做法 J 农村工 作通讯 2021 9 59 61 4 熊毅 有机无机复合与土壤肥力 J 土壤 1982 14 5 161 167 5 熊顺贵 吕贻忠 成春彦 土壤肥力概念与肥力评判方法 J 中国 农业大学学报 1997 2 S2 21 24 XIONG Shungui LYU Yizhong CHENG Chunyan Soil fertility and its uation s J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997 2 S2 21 24 6 蔡祖聪 浅谈 十四五 土壤肥力与土壤养分循环分支学科发展战 略 J 土壤学报 2020 57 5 1 128 1 136 CAI Zucong Discussion on the strategies for development of the subdiscipline of soil fertility and soil nutrient cycling for the 14th five year plan J Acta Pedologica Sinica 2020 57 5 1 128 1 136 7 骆东奇 白洁 谢德体 论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和方法 J 土壤与环 境 2002 11 2 202 205 LUO Dongqi BAI Jie XIE Deti Research on uation norm and of soil fertility J Soi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2 11 2 202 205 8 MUELLER L SHEPHERD G SCHINDLER U et al uation of soil structure in the framework of an overall soil quality rating J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2013 127 74 84 9 肖安水 土壤肥力的测定及其评价 J 现代农业科学 2008 5 23 24 XIAO Anshui Determination of soil fertility and its uation J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8 5 23 24 10 房娜娜 刘凯 刘国栋 等 黑土肥力质量评价的生物指标研究进展 J 地质与资源 2020 29 6 518 524 542 FANG Nana LIU Kai LIU Guodong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n biological indicators of black soil fertility quality uation J Geology and Resources 2020 29 6 518 524 542 11 林卡 李德成 张甘霖 土壤质量评价中文文献分析 J 土壤通报 2017 48 3 736 744 LIN Ka LI Decheng ZHANG Ganlin Literature analysis on soil quality assessment in China based on CNKI database J 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2017 48 3 736 744 12 LIMA A C R BRUSSAARD L TOTOLA M R et al A functional uation of three indicator sets for assessing soil quality J Applied Soil Ecology 2013 64 194 200 13 陈方正 任健 刘思涵 等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洞庭湖流域南部耕地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J 土壤通报 2021 52 6 1 348 1 359 CHEN Fangzheng REN Jian LIU Sihan et 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soil fertility of cultivated land in southern Dongting Lake Basin based on minimum data set J 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2021 52 6 1 348 1 359 14 耕地质量等级 GB T 33469 2016 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5 LARSON W E PIERCE F Conservation and enhancement of soil quality M Chiang Rai Thailand International Board for Soil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Inc 1991 16 王杰 张春燕 卢加文 等 广安区柑橘土壤养分状况及综合肥力评 价 J 土壤通报 2021 52 6 1 360 1 367 WANG Jie ZHANG Chunyan LU Jiawen et al Nutrient status and comprehensive fertility uation of the citrus soil in Guang an district J 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2021 52 6 1 360 1 367 17 吴小芳 张振山 范琼 等 海南省果园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研究 J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42 7 2 109 2 118 WU Xiaofang ZHANG Zhenshan FAN Qiong et al Comprehensive uation of soil fertility in orchards of Hainan Province J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Crops 2021 42 7 2 109 2 118 18 黄婷 王旭东 王彩霞 等 黄土高原沟壑区果园土壤质量现状评价 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1 212 214 216 HUANG Ting WANG Xudong WANG Caixia et al uation of orchard soil quality status on loess plateau J Xiandai Nongye Keji 2009 21 212 214 216 19 阚文杰 吴启堂 一个定量综合评价土壤肥力的方法初探 J 土壤 通报 1994 25 6 245 247 20 苗庆选 郭满 马海林 等 不同生态区核桃林地肥水管理及土壤肥 力差异研究 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 1 296 302 MIAO Qingxuan GUO Man MA Hailin et al Study on the variation of fertilizer and water management and soil fertility of walnut woodland in different ecological regions J Soil and Fertilizer Sciences in China 2021 1 296 302 赵伟霞 等 土壤肥力提升原理与技术研究进展 5 21 韩春建 梁朝信 吴克宁 等 基于 GIS技术的灰色关联度法土壤肥 力综合评价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 S1 53 56 HAN Chunjian LIANG Chaoxin WU Kening et al Comprehensive uation of soil fertility based on GIS technology and grey correlative degree 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08 24 S1 53 56 22 李跃林 李志辉 李志安 等 桉树人工林地土壤肥力灰色关联分析 J 土壤与环境 2001 10 3 198 200 LI Yuelin LI Zhihui LI Zhian et al Gray relation grades analyses of soil fertility of eucalyptus plantation J Soi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1 10 3 198 200 23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DZ T 0295 2016 S 北京 中国标准 出版社 2016 24 夏圣益 土壤基础地力 施肥水平与农作物产量的关系 J 上海农 业科技 1998 1 6 8 25 汤勇华 黄耀 中国大陆主要粮食作物地力贡献率及其影响因素的 统计分析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 27 4 1 283 1 289 TANG Yonghua HUANG Yao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percentage of soil fertility contribution to grain crop yield and driving factors in China s mainland J Journal of Agro Environment Science 2008 27 4 1 283 1 289 26 黄兴成 石孝均 李渝 等 基础地力对黄壤区粮油高产 稳产和可 持续生产的影响 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 8 1 476 1 485 HUANG Xingcheng SHI Xiaojun LI Yu et al Effect of the inherent soil productivity on high stable and sustainable yield of grain and oil crops in yellow soil region J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17 50 8 1 476 1 485 27 乔磊 江荣风 张福锁 等 土壤基础地力对水稻体系的增产与稳产 作用研究 J 中国科技论文 2016 11 9 1 031 1 034 1 045 QIAO Lei JIANG Rongfeng ZHANG Fusuo et al Improving inherent soil productivity enhances yield and resilience of rice farming systems J China Sciencepaper 2016 11 9 1 031 1 034 1 045 28 ZHAO W X SHAN Z J LI J S et al Effects of fertigation splits through center pivot on the nitrogen uptake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winter wheat grown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20 240 106 291 29 熊仕娟 黄兴成 提升基础地力 实现 藏粮于地 战略 J 现代园 艺 2017 15 46 47 30 窦森 徐冰 鞠善宏 土壤肥力与培肥 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92 14 S1 70 72 31 曾宪成 李双 培育土壤肥力产业 土肥学说 三分较 腐殖酸是 培育土壤肥力产业的核心力量 J 腐殖酸 2016 4 1 9 ZENG Xiancheng LI Shuang Cultivating soil fertility industry and comparing three soil and fertilizer theory Humic acid is the core strength of cultivating soil fertility industry J Humic Acid 2016 4 1 9 32 牛新胜 巨晓棠 我国有机肥料资源及利用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 报 2017 23 6 1 462 1 479 NIU Xinsheng JU Xiaotang Organic fertilizer resources and utilization in China J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2017 23 6 1 462 1 479 33 BLANCO CANQUI H Biochar and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2017 81 4 687 711 34 袁帅 赵立欣 孟海波 等 生物炭主要类型 理化性质及其研究展 望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 22 5 1 402 1 417 YUAN Shuai ZHAO Lixin MENG Haibo et al The main types of biochar and their properties and expectative researches J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2016 22 5 1 402 1 417 35 SEMIDA W M BEHEIRY H R S TAMOU M et al Biochar implications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 A review J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Botany 2019 127 333 347 36 TAN Z X LIN C S K JI X Y et al Returning biochar to fields A review J Applied Soil Ecology 2017 116 1 11 37 有机肥料 NY 525 2012 S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2 38 张文 韩健 李先信 等 浅谈商品有机肥 J 南方农业 2021 15 15 230 232 39 牛立亭 有机肥的五个发展趋势 访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 划研究所研究员白由路 J 中国农资 2021 21 16 40 赵秉强 新型肥料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3 ZHAO Bingqiang New fertilizers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3 41 万连杰 李俊杰 张绩 等 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研究进展 J 北方 园艺 2021 11 133 142 WAN Lianjie LI Junjie ZHANG Ji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technology of organic fertilizer partial substituted for chemical fertilizer J Northern Horticulture 2021 11 133 142 Technologies and Mechanisms for Improving Soil Fertility A Review ZHAO Weixia1 LI Yanfeng1 ZHANG Baozhong1 YU Yingduo1 LUO Peng2 XU Haiyang3 PENG Kunhai4 LEI Zhendong3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imulation and Regulation of Water Cycle in River Basin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Beijing 100048 China 2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iyuan 030024 China 3 Yongding River Investment CO LTD Beijing 100091 China 4 Yongding River Huailai Ecological Development CO LTD Huailai 075499 China Abstract Intensive agriculture and other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have led to soil degradation in many regions across China Improving soil fertility and restoring soil functions is important to mainta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safeguard food supply in China In this paper we systematically review the s and technologies developed over the past decades to improve soil fertility which includes

注意事项

本文(土壤肥力提升原理与技术研究进展.pdf)为本站会员(园艺星球)主动上传,园艺星球(共享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园艺星球(共享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cngreenhouse.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固源瑞禾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8-2020 华科资源|Richland Sources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905014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994号


 

 

 

收起
展开